冬季是老年人跌倒骨折的高发季节,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年纪增长,老年人的骨量流失加速,冬季日照时间变短,阳光给予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的时间相应缩短,易引发老年人钙吸收不良,导致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。另一方面,由于冬季天气寒冷,地面湿滑,再加上老年人应急能力变慢、平衡能力变差,稍不注意就容易摔倒,引起骨折。
老年人跌倒后怎么办
据市第二中医院骨科专家介绍,老年人跌倒姿势多为臀部着地、髋部着地、手掌撑地等。跌倒坐地出现一侧髋部或对侧髋部疼痛,应考虑为髋部骨折;若跌倒后臀部着地出现腰背部疼痛,应考虑为胸腰椎骨折;若同时出现肩部、肘部、腕部等疼痛不适并伴有活动受限等情况,都应该得到相应重视。
老年人一旦摔跤,家人应该引起注意,及时检查摔伤部位,查看是否骨折及脱位。
“在老年人摔倒时,如果程度很轻,可以站立起来,但是发现身体某个部位非常疼痛,就不要强行站起来,而是应该寻找帮助,并前往医院就诊。当骨折发生时,如果采取了不正确的移动方式,很容易使原本没有移位的骨折发生移位,加重病情。”骨科专家提醒。
多措并举预防老年骨折
一是适当运动。骨骼与肌肉密不可分,适当的运动能提高骨骼肌肉群的力度和改善骨关节的活动性,提高骨密度。子女可以给老年人买一身适合锻炼的衣服和鞋子,鼓励老年人长期参与走路、太极拳、太极剑等健身类的锻炼。
二是紧抓细节避免跌倒。冬季夜间,尤其是老年人,睡觉时静脉回流多,血液从四肢流回内脏,更容易比白天产生尿意。往往这时,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还处于半睡眠状态,反应迟缓,容易发生意外。子女可在家里安装小夜灯,并将堆积在过道的杂物清除,在卫生间里安装扶手、放置防滑垫。此外,还要多叮嘱老年人睁眼后先躺1分钟,然后慢慢坐起,再将两脚放在地上,这样可防止脑缺血引起的摔倒。
另外,洗澡时老年人也易摔倒,子女可给老年人配备洗澡用的防滑小板凳,这样坐着洗澡既省体力,子女也无需过度担心。尤其是患有心脏病、高血压等病的老年人,子女要切记叮嘱他们洗澡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,避免出现脑缺氧。
三是均衡饮食。保持长期均衡的饮食可以帮助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。子女要督促老年人每日喝牛奶、吃鸡蛋补充钙和蛋白质,平时还可以搭配一些鱼、虾等富含钙的食物,蔬菜、水果也要充足。除此之外,子女要定期带老年人去医院检查骨密度,以便了解骨质疏松症的情况,早发现、早治疗。